最新公告

感謝各位朋友對於本站的支持鼓勵,為了提供更完整的內容,筆者將過去獨立版面的文字集結於新站:夏一跳的私房觀點(樂觀進取愛分享),歡迎舊雨新知繼續給予批評指教!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大陸台生的醫療保險情況


        大陸不是不願意把台灣學生納入醫療保險網,而是大陸本身醫療保險網還不夠健全。這一點和台灣糾結於陸生身分很不一樣。
     台灣不少「有條件同意」陸生納入健保的人士表示,如果大陸對台灣學生有相應的醫療保險照顧,就不反對在台陸生納入健保;那麼,目前大陸台生的醫療保險情況究竟如何?
     陸醫療保險網尚未健全
     持平地說,台灣陸生和大陸台生的醫療保險面臨不同的問題。台灣糾結於自身的政治意識形態、未修改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目前還沒將陸生的身分從「停留」改為「居留」,因此陸生不能納入健保。
     大陸的問題卻完全不同:全面性醫療保險網尚未健全,有些地區還未從舊制「公費醫療」完全轉到新制「城鄉居民醫保」,或是已經有了「城鄉居民醫保」,但還沒有納入大學生,當然無法顧及台生;但只要有條件實施「城鄉居民醫保」的地區,通常一開始納入大學生時就會把港澳台僑四類學生一併納入。
     2006年之後港澳台僑生的學費等同大陸本地生,而大陸大學生是2009年納入城鄉居民醫保,當時港澳台僑生身分已經等同本地學生,當然就更不會在醫保身分上排除港澳台僑生或調高保費了。
     醫療舊制公務員占便宜
     簡單談一下大陸醫保發展。大陸1952年建立公費醫療制度,主要保障對象是機關、事業單位公職人員,但之後由於經費短缺,公費醫療名存實亡,像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就沒有財政補貼。1998年大陸國務院發布《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所有用人單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及其職工都要參加城鎮職工醫保,但當時不同群體的醫保待遇差別甚大:公職人員使用公費醫療,政府負擔90%以上保費;職工使用城鎮職工醫保,政府負擔70%以上保費;農民使用新型農業合作醫療、一般居民使用城鎮居民醫保,政府僅負擔60%保費。換言之,公務員還是占了很大便宜,且這種情況到現在仍然存在。
     大學生很晚才被納入政府管理的醫療保險中。2009年,大陸國務院推出《關於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若干意見》,又叫大學生醫保,要求各類全日制大學的學生(包括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都要按「屬地管理」原則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由各級政府、學校和學生個人等三方分攤醫療保險,其中隸屬中央的大學就由中央政府補助保費、省級大學就由省政府補助保費,以此類推。
     陸學生醫保境外不核銷
     當年已有杭州、南京、福建等地將港澳台僑生一併納入大學生醫保,四川、武漢、廣州等地2010年以來陸續加入。廈門大學2009年的公告表示,所有學生包括港澳台僑生都將納入廈門醫保範圍,費用和大陸學生一樣都是一年50元(人民幣,下同);廈門市政府每人每年補助190元,台灣學生一年內可享最高7萬元醫保支出。當年福建省政府也規定,大學生只有住院(包括急診觀察室留院觀察)和門診大病才能用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日常醫療補助經費由學校全額負擔;此外城鎮居民基本醫保也不支出境外就醫費用。這一點和台灣健保可供台生、台商回台核銷不一樣。
     第二點不一樣的是,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目標是強制保險,但目前還有很多地方採取自願投保。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各級政府財務能力不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能提供的保障並不多。
     例如有些大學已經開始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卻又要求學生自行參加商業保險。一所大陸中部985大學就很明白地說,學生參加醫保的保費是每年20元,政府補助100元,也就是每人每年有120元的保險基金,這些資金用以大學生的醫療需求還是不足,因此學校建議學生參加商業保險。當然另一種說法是商業保險公司會給參保學校「返點(即回扣)」,使得學校熱衷於商業保險,對於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興趣缺缺。
     保險基金不多只保大病
     第三點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台灣全民健保不同的是,前者規定學生住院、門診要去特約醫院,而且住院和門診的特約醫院還不一樣。大學生參加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只負責大病,即住院醫療和門診重病醫療,日常門診是政府委託學校負責,所以門診就醫的醫院通常是校醫院。
資料來源:旺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