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感謝各位朋友對於本站的支持鼓勵,為了提供更完整的內容,筆者將過去獨立版面的文字集結於新站:夏一跳的私房觀點(樂觀進取愛分享),歡迎舊雨新知繼續給予批評指教!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大學排行榜:信不信由你 !?


目前大陸有10多個排名機構、30多個大學排行榜,有不少排行榜僅發布過一兩次;多數排行榜都不公布資料如何採集、每所大學各項指標得分等,有的幾乎是閉著眼睛列名單。
大陸高考(大學入學考)將至,《人民日報》24日以〈中國大學排行榜 怎一個亂字了得〉為題,痛批中國的大學排行榜亂象。        
目前全球較有公信力的大學排行榜包括:英國QS(Quacquarelli Symonds)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THE(Times Higher Education)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等。3個排行榜的計分項目及分析方法各異,結果亦不相同。
QS偏好傳統名校及親英語系地區(如香港、印度);2011年QS計分項目包括學界人士評比、雇主評比、教師與學生比例、教師研究報告被引用次數、外籍教師人數及外籍學生比例等6項。
2010年和QS拆夥的THE,不滿QS過度重視學界、雇主意見,THE捨棄「聲望」類印象分數,改採教學環境、研究成果、論文引用數、學術產出所得及國際化程度等5項計分項目。
上海交大偏好「傑出」科研表現,基礎、人文學科比較吃虧。計分項目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和菲爾茲獎得主畢業生、諾貝爾獎得主和菲爾茲獎得主的教師數、各學科領域論文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學者人數、國際權威學術刊物發表的論文數量、SCIE和SSCI論文數量、全職教師人均學術表現等6項。
QS另有一個「亞洲大學排名」,和全球排名的評分比重不同。
資料來源:旺報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大陸2012招博士6.7萬人 仍為「博士大國」


        大陸官方雖已注意到研究生的學位貶值問題,但2012年的博士生招生人數還是比3年前又多了5000人,博士產製速度仍未緩慢下來。
     據大陸教育部網站消息,該部門及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下發〈201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畫〉,2012年各大學、科研機構及黨校總共擬招收6萬7216名博士及51萬7200名碩士。其中博士生招生最「大戶」依序是中國科學院下設的研究生院5698人、北京大學1835人、北京清華大學1684人;碩士生依序是華中科技大學6210人、武漢大學6140人、吉林大學6050人。換言之,大陸這個全球「博士大國」,產製博士生的速度仍未緩慢下來。
     最大戶中科院年招5698人
     大陸研究所依招生單位可分為高等學校(大專校院)、科研機構及黨校三類。其中大專校院方面,又依其隸屬關係分為隸屬於教育部、隸屬於各部會機構及隸屬於省市等三類。如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隸屬於大陸教育部;外交學院隸屬於外交部;北京工業大學隸屬於北京市等。
     科研機構方面,和台灣比較不同的是,大陸的科研機構也可招收研究生,如地位相當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的中國科學院,正是今年大陸招收最多博士生的機構;另外像政府部會下設的科研機構也可招收研究生,如鐵道部下設的鐵道科學研究院,今年核定名額博士生20人、碩士生107人。
     黨校方面,目前大陸共有中共中央黨校等15所黨校,僅中共中央黨校可招收博士生,今年核定名額是125人。
     產製博士10年翻5倍
     目前大陸已成為全球「博士大國」。根據大陸教育部2010年底的最新統計數字,過去10年來大陸產製博士生速度驚人:2000年僅畢業1.1萬人,到2009年已有4.9萬人;招生人數2000年僅2.5萬人,2009年已有6.2萬人。雖然在〈201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畫〉這份大陸教育部4月28日發出的文件中,大陸教育部及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各地各部門「堅決維護國家計畫的嚴肅性」,博士生、碩士生招生人數不得超過核定的名額,但2012年的博士生招生人數還是比3年前又多了5000人。
     顯然大陸官方也注意到研究生的學位貶值問題,該文件不斷強調「全面提高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培養素質」,「堅決限制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社會需求不足的學科和專業的招生人數」,「堅決限制經費缺乏、能力明顯不足單位的招生人數」。
資料來源:旺報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台幹危機意識升高 陸籍人才崛起!

畢業季、求職季節將至,求職者對於就業市場的敏感度可能要再提升,若仍認為「台籍幹部優於大陸幹部」,可能身陷「自我感覺良好」的泥淖,人力銀行業者的調查發現,有大陸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只剩9%自評為「台幹較優秀」,高達73%受訪者認為「台幹以前有優勢,但陸籍人才已經崛起」

隨著中國大陸成為世界經濟引擎,兩岸貿易總額10年來成長12倍,人力銀行業者表示,中港澳仍為台幹外派的重鎮,新興的東協和拉丁美洲有成長幅度相當高的工作機會。104資訊科技集團行銷處協理陳力孓說,不分地區,海外工作需求排名第一為「業務銷售」,其中,生產技術製程工程師、財會主管、工廠主管的需求排名往下,顯示台商赴大陸投資產業轉型、陸籍人才在地化程度提高,對於台幹需求降低,而儲備幹部MA的需求,首度擠進大陸工作機會的第10名。調查也指出,7成8大陸台幹薪資是台灣薪資的1.51倍,但是越年輕的台幹,薪資溢價幅度越小。陳力孓強調,人才競賽已提高到國際等級,外語能力和國際眼界已成基本條件,「移動力」應從狹隘的距離移動,擴展到專業知識與時俱進,加上企圖心與豐沛人脈,廣義的「移動力」才能貫穿職場無國界,否則當外派優勢和價值消退時,甚至會面臨「回不去」的窘境。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港校搶陸生 沒高考成績也OK


        大陸學生最在意就業問題,只要在香港讀完本科以後,在當地找到工作並連續工作3年,就可以成為合法的香港人,對大陸學生而言相當有吸引力。
     每年高考後,大陸媒體都會關注知名港校招了多少大陸狀元、尖子生;今年港校更努力招陸生,龍頭香港大學祭出「沒高考成績也可報考」,招生戰打得難分難解。
     港大招陸生名額增4成
     今年3月,香港大學宣布對大陸的招生名額增加4成,預計達350人至400人,各省份不設名額上限;此外大學部還將開設7個新科系招收大陸生,包括文學士及教育學士(語文教育)中文教育、城市研究文學士、教育學及社會科學學士、工學學士(工程科學)、教育學及理學士、生物醫學學士、建築文物保護文學士等。
     該校招生主任郭紫音表示,香港大學是自主招生,將參考學生的高考成績和面試表現擇優錄取;如果學生沒有高考成績,也可憑A-level、SAT、IB等成績申請報考港大。該項措施今年也適用於沒有學測成績的台灣學生。
     此外今年港大首次和劍橋大學合作,推出聯合招生計畫,名額15人。入選考生先在港大讀一年,港大根據學生的學科成績及綜合表現,擇優推薦學生接受劍橋大學的考核。通過劍橋考核者,赴劍橋讀4年,畢業時可拿到劍橋大學的普通本科和工程學碩士學位。
     郭紫音表示,該校的教學模式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師資頂尖,教師大都選自全球人材,一般都有國外著名大學博士學位;教師晉升與否,給不給終身教職,最重要的評價不是來自本系、本學院或本大學,而是來自全世界該領域相當受尊重的專家、教授的匿名評審。
資料來源:旺報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法律漏洞:論文代寫業紅火


隨著大陸大學「論文季」到來,網路上的學位論文代寫異常紅火。業內研究者稱,目前以論文買賣為「主業」的網站有800多家,部分網站5年間增加10倍流量。由於缺乏管理,近年來代寫論文持續升溫。
「本科論文1500元(人民幣,下同)、碩士論文4000元、博士論文來電。」一家名為「中國論文下載中心」的網站大剌剌明碼標價,客服人員並表示:「內容原創,版權歸您。」
 雖然大陸最大商品交易網站「淘寶網」明確禁止論文交易,但輸入「代寫論文」可搜到相關商品3000多件;有些賣家在「論文」前加了「議」或「社」字,避開禁令。一家論文代寫中心僅一款「代寫議論文」商品,30天內就賣出18萬元。
 據業內研究者最新調查,目前以論文買賣為主業的網站已發展至800多家,且產業鏈條完整,寫手以在校碩士、博士生為主;論文代寫訊息也由傳統搜索引擎拓展至電子商務網站、即時通訊軟件和社交網站等。
 代寫論文風險有多高?不少客服人員掛保證:「只要你自己不說,誰也查不出來,而查不出來就不違法。」
 由於論文抄襲還有電腦軟體可監察,但論文代寫根本是量身訂作,隱蔽性更高,學校管理難度更大。山西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張玉波說,負責任的導師完全可以看出論文是否由學生獨立完成,在論文答辯環節也能一探究竟;但部分大學教師責任心不強,學位論文審查和答辯流於形式,助長了代寫論文行為。
通訊管理和法律界也無計可施。北京華振律師事務所律師馬玉強說,無論教育法規還是《著作權法》、《知識產權法》都沒有明確禁止論文買賣,官方不能查處論文寫手和仲介網站;唯一例外就是發生買賣糾紛、消費者投訴,方可由工商部門查處。通訊管理方面,除非這類網站沒有備案,否則就是合法網站;另外,論文買賣屬於個人私下交易,對於超出網站營運範圍的活動,除非有人舉報,政府一般不會主動查處和清理。
資料來源:旺報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鬆綁招收陸生政策的必要性


「三限六不」是指教育部所定的:「限制採認大陸高校數量、限制來台陸生總量、限制醫事學歷採認」;「不加分優待、不影響國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學金、不允許在台打工、不得在台就業、不得報考公職」。
去年九月,首批陸生來台就學。原本教育部核定招收2124名陸生來台就讀大學和碩、博士班,結果只能錄取一千二百人,而實際註冊者僅928人。不容否認,上述限制是在新政策出爐之初,為避免社會疑慮及緩和在野陣營批評而定的。其後的事實證明,這些考慮的小心程度非無必要,但亦過重。
來自教育界的專業意見,應值得重視。連招收陸生情況較好的台灣大學,教務長蔣丙煌都指出,相關限制「完全不合理」、「綁手綁腳」;他說,陸生和僑生、外藉生都是境外學生,而現在是「國際招生時代」,應予一視同仁,所謂不編列獎學金、不允許在台打工,使得台灣在招收陸生上,「沒有競爭力」。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對招收陸生,不應限制太多,而應讓各大學儘量挑優秀陸生。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說,許多大學希望招收陸生來彌補學生數量不足,這是經濟邏輯,但社會上有人拒絕陸生分享台灣資源,這是敵我邏輯,相互矛盾,並使陸生面臨不公平待遇。
除了「三限六不」外,陸生也不能像外藉學生那樣,享有「來台四個月後納入健保範圍」,這不僅增加了陸生的醫療負擔,更形同是對他們的歧視,完全不利於台灣在大陸與在國際的形象。
因此,馬英九日前提出的檢討要求,十分有必要。至於「獨媒」將之污名化為「讓意圖併吞台灣的中國早早熟悉環境」,實乃不合時宜的冷戰思維,遠遠落在國際潮流之後了。
資料來源:【中央網路報】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不斷創新 台幼教業充滿商機

大陸幼教市場夯,遍地是黃金,家長對孩子的投入上真是不眨眼,業者充滿商機,但是大陸家長也很挑剔,要博得青睞,需要不斷創新。 台灣格林文化公司「咕嚕熊故事屋」在大陸發展設立了十多家故事屋,還出版了一本《咕嚕熊》小報,內容生動有趣。一位格林文化的工作人員說,在故事屋裡,有音樂、美術、繪本戲劇演出等豐富多彩的課程,深受家長歡迎。 格林文化公司是把台灣的安親班和才藝教室的內容帶到大陸去成立故事屋,在大陸培訓當地的老師授課,除了才藝課程外,還特別設立了戲劇教學課程。就像北京許多消費比台灣高,他們的收費也比台灣的課程貴。 《人民日報》報導,一位來自台灣的幼教張老師說,大陸家長在孩子的幼教投入上真是不眨眼,但是這些家長也很挑剔,所以要在眾多的幼教機構中博得青睞,必須要不斷創新。  


台灣幼教活潑打出招牌

在大陸,家長之間流行這樣一句話:「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相比過去,如今年輕的家長們大多文化程度和收入水準都較高,對於孩子的教育投資十分捨得花錢。於是,電子化教學、田園教學、蒙特梭利、雙語教學……為了吸引大陸家長的視線,台灣的幼教機構紛紛打出了各種響亮的招牌。 台灣的幼教業在大陸受歡迎,主要與大陸的幼教出現「小學化」的情形有關,《工人日報》報導,大陸的幼教急於教學,讓家長和幼兒很都痛苦。 一位家長指出,「每次到了幼稚園門口,孩子總哭鬧著不願進去。他不願意在幼稚園裏學那些他根本聽不懂的英語、古詩。為這事,我們已給他換了3家幼稚園了,如今,送兒子進幼稚園的大門是他一天當中一件頭痛的事。 雖然大陸嚴禁幼稚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嚴禁幼稚園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為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等。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幼教機構投其所好開設各類興趣班收取費用,如此一拍即合,可惜因為教學方式呆板不受孩童喜愛。


陸家長望子成龍心切

台灣的教學活潑生動打響名號,近年來,不斷有台灣的私立幼稚園園長組團到大陸調查幼教市場。「目前大陸的年輕父母普遍受過高等教育,希望培養孩子情緒管理、創意思考、主動學習探索的能力,這些正好是台灣幼教產業的強項。」一位台灣幼教專家表示,現在動身有些晚了,要好好規劃如何順利地進入大陸市場。 1993年,台灣大地幼教聯盟在大陸投資辦園,是最早進入大陸的台灣幼教品牌。從最初專門服務台商子女到今天擁有完整的幼教諮詢服務產業鏈,在大陸20多年的經營,大地目前服務對象已遍佈70餘個城市,200多家幼教機構。


陸幼教市場遍地是黃金

「廣闊的市場空間、規範的商業秩序以及家長日益提高的經濟支付能力,是我們得到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大地幼教機構執行長程大坤坦言,大陸幼教市場遍地是黃金。 2001年年底,台灣知名的幼教品牌「三之三」為了尋求事業更大的發展,來到大陸進行考察,很快「三之三」的老闆吳文宗就被大陸廣闊的市場空間吸引住了。如今,他已在大陸開設30多家連鎖幼稚園。他說,「台灣幼教產業起步較早,在師資培育、經營管理、教材開發等方面相對成熟。如能找到精緻化、品牌化的路子,搶灘大陸市場不難得到年輕父母的歡迎。」 2008年,「兩岸早教」機構登陸鄭州,僅3年的時間,已經在大陸擁有嬰幼兒游泳撫觸館、兩岸母嬰用品旗艦店、嬰幼兒攝影工作室及B2C網路商城,成為鄭州最大的嬰幼兒一站式服務專家,未來還打算進一步加大投資「吃」定鄭州。 相比國外的幼教機構,台灣幼教機構與大陸擁有共同的文化背景,進入大陸幼教市場後,除了教學外,還開發了很多衍生產品,賺得盆滿缽滿。如大地幼教聯盟先後成立了幼教玩具公司和幼教軟體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專業研發機構。加上幼教玩具、幼教軟體、活動課程開發等周邊產業,初步估算,大地每年利潤近千億元人民幣。


教學外還成立玩具公司

今年,台灣數字教育台灣音象教育集團正雄心勃勃欲進軍大陸幼教市場。該集團市場推廣工作人員說,「我們有先進的教育理念、精美的動畫製作水準和豐富的學習內容,比如旗下產品聰明娃娃機,是市場熱賣品。」 說到台灣幼教的優勢,《 人民日報》採訪台灣幼教專家王玉婷表示,「相比較大陸的幼教機構,台灣幼教更注重孩子的生活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讓他們懂得如何認識自己,如何面對困難以及如何與人分享。」 「我的寶寶今年兩歲了,就喜歡看台灣版的『巧虎』動畫片,她刷牙、坐馬桶都是跟巧虎學的」。一位家長說,連大人也喜歡看。台灣的幼教機構製作相關幼兒影像產品非常精緻,教唐詩、教跳舞、教生活常識都很有趣。 縱觀台灣的幼教事業,除了在親子教育方面的特色外,在幼兒英語教育方面的經驗也比較豐富。面對台灣幼教機構的「搶灘」,大陸幼教機構一位專業人士表示,「台灣同行的加入,讓大陸幼教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效果。」雙方互相學習,大陸孩子更加愉快地成長。
資料來源: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