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感謝各位朋友對於本站的支持鼓勵,為了提供更完整的內容,筆者將過去獨立版面的文字集結於新站:夏一跳的私房觀點(樂觀進取愛分享),歡迎舊雨新知繼續給予批評指教!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復旦管院三大項目躋身 FT 全球 EMBA 排名百強


英國《金融時報》(FT)發佈2012年全球 EMBA 項目排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喜獲佳績,三個項目同時躋身全球百強。三個項目榮登 FT 全球 EMBA 排名百強榜單,不僅是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歷史上的首次,更是中國大陸地區乃至大中華地區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商學院。
今年,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首次推出三個項目同時參加 FT 全球 EMBA 項目排名。三個項目分別是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 EMBA 項目、復旦大學 EMBA 項目、復旦大學-香港大學 IMBA 項目。剛剛揭曉的排名結果顯示: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 EMBA 項目今年位列全球第9,該項目自2006年參加 FT 排名以來,已經連續七年位居全球二十強,七年平均排名列位中國大陸第一;全中文的復旦大學 EMBA 項目今年首次參加排名,位列第35名,也是全球中文 EMBA 項目第1名;復旦大學-香港大學 IMBA 項目今年也是首次參加排名,位居第54位,也是全球非全日制(part time)MBA 項目的第6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英文教學的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 EMBA 項目研究排名連續七年保持大陸第一;中英雙語教學的復旦大學-香港大學 IMBA 項目畢業生薪水增幅高達96%,位居全球第三;全中文教學的復旦 EMBA 項目接受了 FT 排名體系中各項指標的全面檢驗,以總體實力進入全球50強。
《金融時報》每年的排名是全球公認的管理教育權威排名,在學生綜合素質及其職業發展、學院的學術成果和研究能力、學院的國際化程度等方面制定了嚴格、科學的評價標準,能夠名列百強,商學院的各方面素質都必須過硬。今年,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有三個項目同時獲此殊榮,不僅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中國工商管理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 EMBA 教育的領先水平。
整體實力水到渠成
本次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三個項目同時躋身《金融時報》全球 EMBA 排名百強,這是學院整體實力穩步提高的結果,也是學院朝著全球一流商學院邁進的體現。作為中國首批成立管理學院的院校,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的先發優勢顯著。它的建立與發展總是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從20世紀初復旦商科誕生,到1985年恢復建立管理學院,復旦管院的發展始終與改革開放的進程保持同步,與時代的脈搏相契合,並始終開創和引領著中國早期管理教育的發展。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西方現代管理教育開始引入中國,MBA 教育在中國得到迅速發展。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勇立潮頭,1992年率先開辦復旦 MBA 項目。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的熱潮。面對國內已經湧現出的大批成功的企業家和資深經理人,為了滿足他們迫切需要接受系統化的現代管理知識教育的訴求,學院敢為天下先,從美國引進當時國內尚未啟動的 EMBA 教育,與美國排名前十的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合作,開設頂尖的 EMBA 課程,從而有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來明晰和實踐「培養既具有國際視野、又深諳中國國情」的高級管理人才的使命。
引領中國管理教育的先發優勢,加上幾代管院人的不斷努力,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的整體實力在近三十年中得到了飛速提升。特別是近五、六年來,學院的教學、科研水平上了一個大台階,憑借先進前沿的教育理念、日益強大的師資陣容、關係良好的合作夥伴,學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飛躍式發展:2010年,學院正式通過 AACSB(國際精英商學院聯協會)與 EQUIS(歐洲質量發展認證體系)認證,成為全球範圍內以最快速度通過兩大認證的商學院。「排名結果是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持續堅持國際化的一種認可,也是對學院整體實力的一次檢閱和認定。當初安排三個項目同時參加今年 FT 的排名,我們並不是為了排名而排名,而是意味著我們有信心接受國際檢驗。獲得 FT 的肯定不僅是對我們的褒獎,更是一種激勵,將促使我們在躋身全球頂尖商學院的路途上繼續前進。」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表示。
全中文 EMBA 十年積累榮獲肯定
此次復旦全中文 EMBA 項目首次參加《金融時報》排名,就取得第35名的好成績,並位列全球中文 EMBA 項目第一名。這正是對復旦 EMBA 項目十年來一直堅持高標準、高質量辦學的最好肯定。
復旦大學 EMBA 項目自創辦之初就提出了「培養將帥之才」的辦學目標,為具有豐富管理實踐經驗的企業家、中高層經理人提供了一個系統學習最新管理知識,總結交流管理經驗,拓寬戰略視野,培養卓越管理能力的新平台。項目的另一個重要特色是不僅提供全面的、系統的、國際化的現代工商管理教育,更以百年積澱而來的復旦精神和人文底蘊為基礎,通過一系列的課程、講座、活動、項目等,幫助學生加強個人修養、完善知識結構。
十年中,復旦大學 EMBA 項目出色地完成了管理與教育的完美融合,為全球商業市場培養了3000餘位既有國際視野,又深諳中國國情的管理精英。這十年,很多 EMBA 同學旗下的公司業績卓著,坐上行業第一把交椅;很多 EMBA 同學優化整合企業資源,使公司成功上市;很多 EMBA 同學把課堂內外的討論付諸於實踐,創建新的經營實體……這些成就的背後,無不顯示了復旦大學 EMBA 學生紮實純熟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完善科學的經濟管理知識體系,以商戰上的成就印證了復旦大學 EMBA「將帥之才,制勝之道」的培養目標。
強強聯手彰顯優勢
作為首個由中國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外合作 EMBA 項目,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 EMBA 項目自2002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為全球管理層培養立足中國的管理精英,項目在雙方學校的重視下實現了不斷完善和進步,擁有獨樹一幟的教學方式、先進前沿的課程設置,實現充分的資源共享。
在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 EMBA 項目中,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精心選派了眾多國際知名教授,每月飛赴上海親自授課,其中包括:奧林商學院院長 Mahendra Gupta 教授,諾貝爾經濟獎評委、奧林商學院高級副院長 Anjan Thakor 教授,以及全球供應鏈管理權威、奧林商學院高級副院長 Panos Kouvelis 教授等。同時,該項目還整合復旦大學的綜合學科資源,共同打造「大師系列」講座課程,促使學生以多重視角瞭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經濟與商業環境。
在注重培育學生深厚紮實的學養之外,依托華盛頓大學與香港大學的獨特優勢,學院每年都會安排學生赴美國與香港進行學習,開展深入的實地調研與計算機模擬實戰,使學生們深入瞭解國際市場的最新商業動態。在保持強大師資和優秀生源的辦學優勢的同時,項目亦不斷求新求變,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提升國際競爭能力的同時,更為深入地瞭解中國、瞭解本土市場。
復旦大學-香港大學 IMBA 項目是由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聯合舉辦,旨在充分結合兩校優勢,培養更具國際視野的優秀工商管理專才。項目開辦至今,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有趣活潑的 Orientation、豐富充實的 workshop 等,為學生提供具有國際水平的課程教育,使他們能掌握管理領域的綜合知識和國際商務活動所需要的管理技能,具備戰略管理的眼光,成為本地和全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領導者。
項目最大的特點在於對學生進行了需求細分和群體細分,將學生分成 G-stream 和 E-stream,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和實踐,使學生能掌握到更為實用的技能,彌補自身競爭短板。除了細分群體,項目在課程設置上還進行了精心安排:除了經濟、金融、戰略、管理、市場營銷等 MBA 的常規課程之外,項目還設立了名為 soft skills(軟技能)的課程,諸如商業溝通與領導力、商業道德與倫理等,從而幫助學生增強柔性競爭力。
在談到 EMBA 國際合作項目所特有的優勢時,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殷志文表示:「管院 EMBA 項目都是與世界最頂尖的商學院進行合作,強強聯手,提供給學生全方位、國際化的受教育經驗,使學生真正成長為既深諳國情,又具有國際視野的全方位綜合性高級管理精英,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3個項目榮登百強,10年努力培養3000余 EMBA,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用紮實的數字、豐富的經驗和長久的實踐,鑄就了國內頂尖商學院的成功之道。在未來,也必將提供更為寬廣與紮實的 EMBA 教學平台,助力商業精英,成就輝煌未來。
資料來源:美通社(亞洲)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大陸研究生 比大學生還多 !?


中國大陸的大學近年不斷擴招學生,不但冒出許多野雞大學,多家大學還「量產」研究生,包括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在內,出現研究生多於大學生的怪象,碩士生就業率已連續三年低於大學生。

武漢晚報報導,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中心最近公布「中國研究生教育與學科專業評價」報告,顯示目前大陸卅多所大學,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計畫和在校生規模都不斷擴大,部分甚至已超過大學生,包括頂尖的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

報告說,二○一二年北大、清華兩校的研究生總數已超過大學生,其中清華大學的大學生與研究生比例為零點六一比一。到二○一三年,這個趨勢還可能擴大。

大陸研究生二○○三年開始擴招,當時大陸大學畢業生出現「就業難」的 現象,有人提議透過擴大研究生規模解決。隨即大學拚命擴招,許多重點大學定位為研究型大學,因此擴大研究生規模;一般大學院校則乘機申請招收碩士、博士,更冒出許多野雞大學。
擴招只重數量,不管品質。當年全大陸的大學共招收研究生廿六萬人,今年大陸大學研究生招生計畫則達五十八萬多人。近年,碩士生就業率連續下降,二○○九年至二○一一年,碩士生的就業率甚至連續三年低於大學生。

擴大招生也使大學師資不足,學校「批發」研究生給導師,導師「量產」研究生。大陸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顯示,大陸有百分之十六的研究生導師指導十人以上的研究生,還有近百分之一的導師指導研究生的人數達廿人以上,甚至卅人。

報導說,美國大學中每個導師同時指導的研究生人數一般為二至三人,五至六人就已偏高。廿一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大陸研究生品質就在下滑,再如此擴大規模,品質還將進一步下滑,甚至會超出社會預期」。

資料來源:聯合報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不可不知的大陸大學「聯盟」風


        想前進大陸讀書或當交換生的台灣學生,可以注意大陸有哪些大學互相結盟;透過分享不同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了解大陸大學風貌。
     大陸大學興起一陣「聯盟」風,從招生、教學、研究到就業,互通有無、整合資源。對大學而言,這種合作顯示了大學自主意識覺醒,落實了大學辦學自主權;對學生而言,讀一所大學卻可以享受多校資源,何樂而不為?
     去過大陸大城市的人往往發現,由於歷史因素,大陸大學位置集中,很多學校就在一條街道上,有時一個街區就有幾所甚至十幾所大學;但是這些學校長期以來各築壁壘、各自為政,雖「雞犬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當然,大學之間的圖書館、體育館、運動場、實驗室等硬體資源,以及學科專業、學術梯隊、師資隊伍、課程資源等也無法交流共用。
     不過近年來,大陸大學出現了各種形式的合作組織。例如2009年,北京清華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成立了中美英低碳能源大學聯盟;9所首批985工程大學(簡稱C9)成立「九校聯盟」。2011年,上海、江蘇、浙江共8所大學組成「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簡稱E8)」;重慶市6所大學成立「重慶市大學聯盟」;北京11所行業特色型大學組建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江蘇省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5所大學成立「仙林高校(大學)城本科教學聯盟」。今年又有復旦、清華、華東師範、四川、浙江師範等5校,成立「金磚國家合作與全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
     九校聯盟個個來頭不小
     「九校聯盟」起步最早,走得最遠。九所重量級大學分別是北京、清華、浙江、復旦、上海交通、南京、中國科技、哈爾濱工業及西安交通大學,2009年10月,九校簽訂《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協議書》,盟校本科生可到對方校園選課、訪問研究,學分互相承認,共同使用遠距教學平台、申請第二校園學習交換、參加聯合舉辦的考察與實習活動;研究生可依各校優勢科目設立平台,申請前往參訪研究半年以上。另外,為增加國際交流,也舉辦暑期學校,九校聯合策畫各校優勢科目課程,提供大陸或國外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學者修讀;聯合培訓青年教師,和美國的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澳洲八校聯盟(G8)交流;甚至設立C9專門網站,相互評審博士學位論文
     北京高科聯盟規模最大
     北京其他「非重量級」但也相當有實力的大學,包括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林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11校的「北京高科大學聯盟」發揮螞蟻雄兵力量。該聯盟的特色是涵蓋電子資訊、網路與通信、鐵路公路交通、新型材料、化學化工、電力系統、地質、礦業、石油、林業、造船業等重要工程領域,每校都有學科群優勢和辦學特色,是目前大陸規模最大的大學聯盟。
     長三角聯盟八校相幫扶
     華東高校也不甘示弱。2011年浙江、浙江工業、浙江理工、南京、東南、復旦、上海交通、同濟等8校成立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七項合作協定包括:共建高等教育專家資源庫、共用高等學校大型儀器設備、建立大學圖書館聯盟、推進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共同舉辦國際教育展、優秀中青年幹部掛職培養(在職訓練)和學分互認等。學分互認首先從交換生和暑假班開始,8校中的浙江工業、浙江理工僅是省屬大學而非211或985大學,交換生也必須依照985、211大學、省屬大學、地方本科院校等層級「對等互派」。
     仙林聯盟探索轉學轉系
     江蘇省雖在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之內,但另行邀集南京、南京師範、南京中醫藥、南京郵電、南京財經等5所大學組成「仙林高校(大學)城本科教學聯盟」,實施學生交換、學分互認、教師互聘等,並探索轉學、轉系制度,但暫時不打算聯合招生。據大陸現行教育法令規定,同一城市大學生的學籍不能任意轉移;仙林聯盟不論是學生互派、學分互認等措施,都是大陸教育部高教改革試驗的一部分。
     重慶聯盟碩博免試推薦
     西南有重慶、西南、第三軍醫、西南政法、重慶醫科大學和四川外語學院組成重慶市大學聯盟,雖是去年才成立,已開始試辦研究生免試推薦。成員學校學分互認,各校要提供一定規模的輔修和雙學位名額,例如四川外語學院有13門外語,聯盟成員學生都可以來選修。重慶大學與重慶醫科大學的本科生,西南大學與西南政法大學的研究生,也都可以相互選課。
     五校金磚聯盟跨國合作
     議題性聯盟如今年九月由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以及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等五所研究中心,創立「金磚國家(中、俄、印度、南非和巴西,縮寫BRICS)合作與全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五校將各自領域的研究強項整合為一個平台,並將與俄、印、巴、南非的有關大學合作,在每個金磚國家中篩選3至5個知名綜合性大學組成金磚國家大學聯盟。
     綜合言之,目前大陸大學聯盟相當積極開展各種合作,儘管有些合作內容或形式還有待改進,但一般認為總體是一個好的趨向。一方面有利於大學共用資源,提高辦學效益,減輕經費壓力;另一方面有利於大學管理者之間交流辦學思想和經驗,提高大學的管理水準。至於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應該是最大的贏家。
資料來源:旺報

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台灣經貿社團 可設廈門辦事處


       廈門市政府公布相關辦法,台灣合法註冊的經貿社團,今起以在廈門設代表處,代表處負責人每年在大陸時間不得少於3個月。
     新華社報導,大陸國務院於2011年底批復通過《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表示要「推進社會領域改革先行先試,構建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提出「推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改革」。
     廈門市政府於是通過《廈門市台灣經貿社團在廈設立代表機構備案管理辦法》,從2012年10月1日起生效。辦法中規定,台灣經貿社團是指在台灣地區依法成立,從事各種經濟、貿易活動或與促進社會經濟事業發展相關的協會、商會、促進會等非營利性、非政府性的社會組織。
     台灣經貿社團在廈代表機構,是指台灣經貿社團依照辦法規定,在廈門市設立的從事與該社團業務有關的非營利性活動的辦事機構,代表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
     該辦法明確,台灣經貿社團必須在台灣地區合法註冊且連續存續2年以上方可在廈門備案申請設立代表機構。代表機構要有規範的名稱和相應的組織機構,有固定的住所和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擔任代表機構負責人的台灣居民每年在大陸居留時間不得少於3個月。
資料來源: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