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感謝各位朋友對於本站的支持鼓勵,為了提供更完整的內容,筆者將過去獨立版面的文字集結於新站:夏一跳的私房觀點(樂觀進取愛分享),歡迎舊雨新知繼續給予批評指教!

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中國經濟面臨的3大風險

中國國家統計局等機構,公布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無可奈何地步入增長放緩階段。在持續高速增長30年之後,這種增長放緩,既有正面意義,又有負面影響,但更值得重視的,是在增長放緩背景下,眼下中國已面臨的3大風險。
中國經濟放緩,有周期性因素。高增長是不可持續的,有高有低的階段性起伏反是合符規律的。而經濟高增長一個階段後放緩,不僅是順應經濟規律的要求,也是清理伴隨高增長而來積弊的需要,中國第12個5年規畫,已主動提出放緩要求。

但這次經濟下滑,又有特殊原因,包括應付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政策後遺症,也包括由歐債危機牽出種種困難,所以不僅是經濟放緩,還出現成長速度明顯偏離十年平均水平、下挫持續時間比國際金融危機時更長。所以當經濟持續下滑,引起中國領導層的慌張,提出「穩增長」之方針,而地方和部門又在實際工作中,將之放大為「保增長」。

也正因此,今天中國的問題,其實不在經濟放緩本身,而在經濟放緩帶來的諸多問題和系列風險,其中有三大風險,當前最值得注意,包括生產過剩的風險、地方債務的風險、房地產急跌狂升的風險。

首先是生產過剩的風險。以中共執政半世紀來看,生產過剩是新問題,而以近十年中國經濟看,生產過剩是老毛病。說其是新問題,是指短缺經濟困擾中國時間最長,說其是老毛病,是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就習慣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一哄而上是投資熱,一哄而散是過剩多。

近期中國經濟已面臨生產過剩問題,今年以來問題更加嚴重,如果經濟持續放緩,預期生產過剩將成較大風險。反映生產過剩,可以從工業生產增加值、工業生產利潤等數據中可以看出,但現實中鋼鐵廠去養雞,水泥廠經營農產品銷售的怪事頻頻出現,諸如汽車等「世界第一」、「世界前列」的產業,紛紛要減產甚至停產。
在中國,生產過剩既是經濟放緩的結果,又是經濟放緩的原因。所以在這方面,最易看錯病,吃錯藥,令中國經濟進入惡性循環之中。

中國的第二大風險,是地方債務。中國地方政府熱中大投資、上項目、大拆大建房地產,一方面依靠「土地財政」,一方面靠東拆西借,形成大量的地方債務。一旦經濟放緩,靠賣地的「土地財政」減收,加上地方債務到了集中還款期,問題就來了,「中國式的歐債危機」,就是地方債務的危機。

隨著還款高峰期的到來,地方政府集中償貸壓力增大。據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進行的債務測算,地方平台還貸高峰期集中在2012年到2014年,3年平均還貸2.63兆元人民幣。而地方還債,大約有3種招術,即借新還舊、借長還短、拆東牆補西牆。在經濟放緩情勢下,一旦籌借無方,又揭出大量違規、問題債務,麻煩就來了。
更可怕的是,由於經濟放緩,地方為了保增長,出政績,大量上馬基建項目,其中包括像上一輪大投資時期上的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問題項目,以及大量的重複建設項目,由之不僅帶來投資浪費,也帶來債務惡性累積,風險爆發可能性進一步加大。

第三大風險,是房地產市場的大起大落。就全國而言,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混亂仍未清理乾淨,不僅亂象叢生,還蘊育著新的麻煩,那就是經歷一輪房地產調控,人們終於認識到房地產是個市場,市場的價格會有起有落,不會一直暴漲,這本是好事,但也為房地產價格急跌的危機,埋下伏筆。

由於中國這個市場目前是扭曲的,所以隨時有急漲暴跌的可能。而房地產市場一旦因之波動,會牽動大批資金流入房地產的銀行,會波及地方政府的地方債,也會影響到財政的穩定,影響到整體經濟的平穩。
當危機到臨時,風險有可能單個引爆,也有可能接連爆炸。中國經濟中的這些風險,目前其實都是高度關連的。同時後果也相似,都是由經濟問題而引發出社會問題,由經濟危機而引發政治危機。
【2012-07-16/泰國世界日報】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2012港校錄取分數 比北大、清華高


       今年香港招陸生春暖花開,香港大學有1萬2438名陸生申請入學,招到21名狀元,其他港校也隨之跟進,申請人數、狀元數創新高。
     本月中旬,多所港校陸續結束大陸招生錄取,繼6日香港大學開出「錄取21名大陸省市狀元」的歷來新高紀錄,其他港校也不甘示弱,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在各省市開出「錄取分數比北大、清華還高」的好成績,讓清華、北大處於被動窘境。
     香港城大雲南開出佳績
     上周三,香港科技大學宣布今年共錄取151名大陸學生,其中在北京錄取41人的高考(大陸大學入學考)平均分數高達660分,超出了清華、北大的提檔線(有資格入圍篩選,但並非最後錄取分數);香港城市大學在雲南錄取的3名理科考生,最低分627分,最高分639分,都比北京大學錄取的620分雲南理科考生分數還高,換言之,能考上北大還不一定考得上香港城大
     此外,香港城市大學在北京錄取的考生,理科錄取平均分為649分,高出一本線172分;文科平均分606分,高出一本線111分。這個分數基本上僅次於北大、清華,比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錄取分數略高。
     令人吃驚的是,香港科技大學建校僅20年,卻在諸多權威排名中屢次超過清華、北大等百年名校,去年QS亞洲大學更搶下亞洲第一。香港科大協理副校長兼學務長譚嘉因表示,今年該校共收到6620份大陸學生申請,申請人數最多的是北京,占21.6%。該校邀請1152人參加面試,最終只錄取151名學生,淘汰率驚人。
     港科大首次錄取青海生
     錄取學生中,有41人來自北京,高考平均660分(滿分750分);34人來自廣東,高考平均667分(滿分750分);18人來自上海,高考平均524分(滿分600分);10人來自天津,高考平均680分(滿分750分)。香港科大更首次在青海錄取一位考生。
     譚嘉因說,今年香港科大錄取的大陸學生高考成績拔尖,約各省考生的前0.01%至2%之間。以北京為例,41名學生高考平均660分,已經超過了清華和北大的提檔線。他強調,這些學生除了學業成績優異,還具備優秀的獨立思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邏輯思維及分析等能力。
資料來源: 旺報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招陸生 為何香港能台灣不能


        台灣的陸生政策幾乎只可能走向「擇優」,未來決策單位即使不「讓利」給陸生,至少也要做到「最大善意的公平」,校方則應給予優秀陸生合理而友善的學習環境。
     大學部招陸生4日放榜,錄取999人;6日有322人放棄錄取,因此實際錄取677人,放棄錄取率約1/3;加上先前的研究所陸生329人,今年的陸生人數幾乎可以確定是1006人。為何說「幾乎」呢?因為9月報到之後,人數還可能往下掉:以去年為例,2011年放棄錄取後是975人,但9月真正報到僅928人。
     陸生來台兩年成長不多
     換言之,陸生來台政策實施第2年,人數成長不多,今年大學部1/3的放棄錄取率,更讓教育部門情何以堪。恰逢香港大學上周五公布大陸21名省市狀元「棄北大清大、就讀港大」,台灣招陸生似乎進入停滯期。很多人不僅要問:「為何香港能,台灣不能?」或可從幾個角度自我檢視:
     第一,台、港招生目的不同。香港人口700萬,共有8所由特區政府資助的重點大學,每一所站出去都是世界級名校,2011年8所港校共錄取了1400多名大陸尖子生,因此港校招生目的是「擇優」。相較之下,台灣人口2300萬,卻有160幾所大學,近年來少子化加上大學過多,很多後段班學校招生不足,因此想用陸生解決台灣本身的問題,希望廣招陸生。
     招生政策矛盾很奇怪耶
     「擇優」和「廣招」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招生政策,很難兼顧,偏偏台灣的陸生政策兩個都要,結果兩頭空。
     以「擇優」來講,若想和香港一樣只招大陸尖子生,則招生的台灣學校應該端出最佳陣容,例如世界排名前百大(包括一般校院和技職校院),並以優厚的獎學金吸引優等陸生。
     以「廣招」來講,若想拯救後段班校院,則應該開放二技,讓大陸1000多萬名專科生可以來台,拿到本科學位。
     但現在的陸生政策是:只讓大陸最好的41所985大學學士生來台念研究所,這是「擇優」思維;但開放160多所台灣學校讓他們選,這是「廣招」思維。結果陸生當然只選擇台灣前段班大學。
     另一方面,沒有設定面試機制,沒有設錄取標準(今年才規定二本線以上可以申請),這是「反擇優」;擔心陸生擠爆台灣學校,所以限制名額,這是「反廣招」。
     招生政策前後矛盾,加上三限六不中的「限領域」涉及保護特定利益團體,「不能打工、不給獎學金、不能考照、不能就業」涉及歧視,難怪連台灣教授和學生都看不下去,淡江教授張五岳日前曾說陸生何苦來台「屈就」?台大批踢踢「鄉民」們也多為陸生抱屈。
     招生方式港校主動出擊
     第二,台、港招生方式不同。港校招陸生不是只靠自身品牌,還很積極招攬陸生,幾乎每所港校每年都有好幾組人馬深入大陸20多個省市,辦招生說明會及面試,且每年邀請陸生來港參加「校園體驗日」。面試才能真正測出學生的能力;校方出錢邀請學生來校參加「校園體驗日」,則是友善、主動、自信地讓「未來學生」更了解辦學成果。
     反觀台灣,目前招陸生採聯合招生,用大陸高考成績篩選大陸學士生,用書面審查篩選大陸研究生。這固然是最快、最省成本的方式,卻不能照顧到各個系所的需求,也看不出積極招生的誠意。幸好目前已有部分學校突破限制,例如今年台大城鄉所用skype面試陸生,實踐大學校長建議設計系所增加書面審查,金門大學落地接待陸生來校參觀,金大校長李金振表示,他有信心「陸生來看過金門大學就會想留下來」。這些舉措不見得要花大錢,頂多麻煩了一點,但卻能保證學校招到更適合的學生。
     對待陸生至少做到公平
     持平來看,台灣的陸生政策是兩岸之間的「讓利」結果,是國民兩黨之間的「政治妥協」結果,對陸生並不公平。但政府之間可以「讓利」,政黨之間可以「妥協」,大陸學子卻不需要對台灣學校「讓利」、「妥協」;他們只需要考慮自己,這是人之常情。台灣給予陸生的條件並不好,當然難與港校抗衡,更別提港校的豐厚獎學金和留港就業政策(在香港連續待7年可獲居民證)了。
     目前看來,「二本線以上才可以申請」的規定,幾乎已經確定台灣的陸生政策只可能走向「擇優」。因此未來決策單位即使不「讓利」給陸生,至少也要做到「最大善意的公平」;校方則應主動出擊,給予優秀陸生合理而友善的學習環境。
資料來源:旺報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香港大學錄取363位內地考生 含21位省市狀元


今年香港大學收到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12438位考生報名,同比增加2076人,報名人數為歷年來最多。港大錄取了363位學生,其中21人是高考“省市狀元”,比去年增加4位。其中,10位是省級狀元,分別來自遼寧、上海,甘肅、海南、湖南、江蘇和雲南;另有11位是市級狀元。此外,今年港大錄取的學生中,有許多是高考單科狀元,其中有6位獲得數學單科滿分(滿分150分),而英文單科最高分是149分(滿分150分)。
2012香港大學和康橋大學聯合招生計劃(工程類)在內地首次招生,共錄取了14位考生。他們將在未來一年就讀香港大學工程學院,並接受康橋大學的考核,合格的人可以升入康橋大學讀書。
港大對今年招生結果很滿意。學校說,今年被錄取的363位考生,成績好,面試表現也出色,有很好的綜合素質,符合港大歷來堅持的多元人才選拔理念。考生興趣廣泛,不少是鋼琴、書法、舞蹈等的十級選手。40多人在全國的學科競賽中獲省級一等獎。在今年錄取的21位狀元中,就有3位同學是省級化學或數學競賽的一等獎。2位是國家二級運動員,還有1位湖南文科狀元獲得了武術加分20分,文武雙全。
今年,考生報考港大的志願選擇呈現多元化特點,許多考生在面試中表現很成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傳統的熱門學科如經濟金融、工程、理學、法學等競爭還是十分激烈。統計及精算等港大在國際高等教育評分中排名前列的學科,繼續受到考生青睞,文學、教育及社會科學等人文科學專業,今年報考人數有大幅度增長。
香港大學在2012年實行新學制,由3年改4年,被港大錄取的內地生不再需要在內地大學進行一年的委培學習,而是在暑假後直接去香港讀本科一年級的課程,為幫助新生適應到香港後的學習和生活,香港大學推出了“摯友計劃”,為每一位內地新生配對一位學長,學長是新生的學習生活嚮導。
港大為錄取的內地生提供了不同額度的獎學金,全額獎學金是每年16萬港幣,支援學生在香港期間的學費(每年港幣11萬9千元)﹑住宿費(每年港幣1萬多)及基本生活費等方面的開支

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超瞎80後離職理由:失戀、伙食差...


       80後、90後離職率高,各有各的理由;專家對企業的忠告是:儘快認清現實,針對80後、90後的特點,調整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
     許多『90後』一開始低估入行的辛苦程度,面試時信誓旦旦,結果堅持不了幾個月就甩手不幹,」談起90後的高離職率,廣州通訊技術服務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簡小姐頗為苦惱。
     80後、90後離職率逾30%
     據《南方日報》報導,日前《2012中國薪酬白皮書》公布一項數據,指2011年11月到2012年3月調查大陸製造業、高科技、房地產、醫療、金融能源等11個行業、千餘家企業,發現80後、90後員工離職率逾30%,高出平均水準5%。不少企業管理者為此憂心忡忡。
     多位企業資深HR(Human Resource,人力資源部)透露,目前80後、90後員工的辭職理由五花八門,像食堂伙食太差、失戀、結婚、不想加班或出差、公車地鐵太擠了,甚至宿舍不能上網都可以成為離職理由,讓人啼笑皆非。一名企業高管感慨:「遇到80後、90後,我十幾年的管理經驗要清零(歸零)了,傳統的管理模式實在太難規範、約束和改造他們!」
     企業HR叫苦不已,但80後、90後也有話說。「用人單位都是吸血鬼!他們希望自己招進去的都是長得好看、身懷絕技、吃苦耐勞的大學生,但是卻不願意開出相應的價碼,」小張在報社見習了7個月,報社給2000元(人民幣)的月薪,還遲遲不轉正,他一氣之下什麼也不要就辭職了。而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琪琪也說,上司對「90後」有偏見,不給她表現機會,她只好離職。
     80後、90後離職率高,《白皮書》分析,「80後」員工經歷數年職場生涯,正要成家立業,職業規畫也逐漸清晰,企業是否能提供職業發展通道,將決定這個群體大部分員工去留;「90後」員工則是初入職場,對未來規畫還不成熟,流動性相對較高。
     受不了老闆4成人辭職
     知名諮詢公司DDI認為,員工離職率高,根本問題是企業領導力與人才管理體系。據悉,該機構調查全球1279名員工後發現,對上司能力持悲觀看法,直接影響企業員工流動率。
     資料顯示,四成受訪者稱他們以往辭職的主要原因就是上司,更有55%受訪者稱因為老闆而考慮過辭職。調查顯示,超過三成受訪者認為老闆的領導力、效率極低,60%受訪者稱老闆或多或少地傷害了他們的自尊。
     擺在企業面前的問題是:80後、90後員工的高離職率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譬如昂貴的聘雇成本、公司人才梯隊斷層、客戶滿意度下滑以及影響企業業績。
     專家建議企業優薪留心
     專家建議,統領80後、90後員工,「崗位匹配上要同位、薪酬漲幅上要同步、言語溝通上要同頻等」,以「薪」留人,以「心」管人。城市生活成本高,職場80後、90後員工會考慮距離成本,選擇回老家就業或創業,或不斷跳槽以求更高待遇。企業首先要優薪留人,同時以80後、90後的語言與他們溝通。
     仁脈顧問總經理任戈認為,企業應認清現實,儘快針對80後、90後的員工特點,調整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他也建議80後、90後員工:今年總體來看景氣仍不佳,部分企業已開始減招,建議新生代應謹慎看待辭職,認清個人能力與社會需求的差別,「愈早認清形勢、適應社會大環境和企業需求的人,往往愈早走向成功。」
資料來源:旺報